攀枝花 [切换城市]

一起了解中国楼市的走向

2017-02-09       浏览次数:27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一起了解中国楼市的走向

我们都知道一个定律叫马太效应,这个定律就是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人越来越没钱,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是一种良性循环,没钱人越来越没钱是种恶性循环。用于解释中国楼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使得多个领域出现马太效应,并出现恶性循环。
正如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谙小苏讲的那样,“房地产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而不应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经济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冷热不均二元经济结构,土地财政无以为继,人口老龄化以及即将消失的人口红利等都促使我们必须要坚定的方向是走去房地产支柱化之路。
中央和地方在“十二五”规划中大幅调低GDP增速,比如全国定为7%,江苏省由过去多年的13%调低为10%,而上海则仅为8%,中国更是确定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7.5%,八年来首次低于8%。这意味着要更加注重GDP增长的质和内涵,对房地产业而言意味着并不需要过去那么高的成交量和投资额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强调,调低经济增速,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仅表明决心和意志,而且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

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坚决走去房地产支柱化的路,让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逐年下降,减少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为房地产业回归理性提供时间和空间。

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高峰时商品房年成交近10亿平方米,但随着下调GDP增速目标深化房地产业去支柱化之路,将加速行业整合步伐,这意味着宏观经济增长不再需要房地产业维持以往的贡献比例,加之保障房建设的加速和跟进,保障房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一来分流需求,二来也使得商品房市场总体规模下降,因此,整个房地产业将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目前中国经注册房企8万家,一部分企业被动退出将不可避免。

换句话说,房地产市场的行业整合是必然之势。在中国内地,百强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额仅占所有销售额24%,中国房地产企业总体而言,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比较分散。就是排名第一的万科,市场占有率也仅有3%左右,而这一数字2005年还只有0.94%。

本轮调控至今,发生在上市公司间的兼并整合案例多达600余起,其中房地产业的兼并整合案例占90%位居首位。2011年末新华社发文称,截至2011年底,北京注销房企473家,剩余有效资质企业3000家,北京每年供地200宗,就算1000家房企可以拿到地,也意味着超过2/3房企将无地可拿。

而武汉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武汉共有在册房地产开发企业1375家。相比2010年同期,房企数量减少了200余家。大量房企快速消失,意味着市场机会将属于少数实力强大的公司。
土地供给为保障房让路

房地产市场一个明显的走向是,打造双轨制,土地供给为保障房让路。这将有效调节市场供给结构。

 “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未来五年全国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用地供应不得低于住房用地总量的70%。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2年将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

随着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的住房保障也将迈入“建管并重”的阶段,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应力度加大,供应高峰到来,这使得我本人呼吁的“分锅吃饭”或者说供给“双轨制”的效应开始显现。

融资模式方面,国家动用公积金、保险资金、企业债等多种手段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拉动宏观经济的不光是商品房,保障房同样可起到相同的作用,而且对刚需的拉动力度更大。道理很简单,投资需求买房后可能空置,而保障性住房的购买者则一定会进行装修等进一步消费,从而产生拉动作用

凡注明"来源:房产讯"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中国楼市

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新闻排行

热点楼盘

更多